双十科技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、原始资料及步骤

Date:2022/12/8 10:15:03 / Read: / Source:本站

双十科技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、原始资料及步骤
    1.制定原则
    为了使产品优质、高产、低消耗地进行生产,编制工艺规程时应遵循以下原
则:
    ,)技术上的先进性
    编制工艺规程时,要充分利用工艺方面的最新科学技术成就,广泛采用国内
外先进经验。若受本企业生产条件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暂时不能采用先进工艺和
技术,应有明确规划,并在现有条件下保持工艺规程尽可能高的技术先进性。
    2)技术上的可行性
    编制工艺规程要从本厂实际条件出发,充分利用现有设备,根据企业活力消
除生产中的薄弱环节。由于工艺的灵活性较大,一定要照顾到工序间生产能力的
平衡。
    3)经济上的合理性
   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,要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对比,尤其是产品的关键件、复
杂件的工艺方案,在通过核算和方案评比的基础上,选择能保证质量而经济上最
合理的工艺方案。
    4)劳动条件的良好性
    为使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应尽量采用程控、数控、数显等先
进技术。在配备工装时应尽可能采用电、液、气动夹具。
2.原始资料
制定工艺规程时,一般应具备以下资料:
    (1)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,包括必要的部件图和总装图。
    (2)零件的验收质量标准。
    (3)零件的生产纲领和投产批量。
    (4)毛坯材料和毛坯生产条件。
    (5)现有的生产条件和资料,包括设备的规格、数量、性能、精度等级,以
及工人的技术水平、专用设备和工装的设计制造能力等。
    (6)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工艺资料。
    (7)各种相关手册、标准及指导性文件。
    3.制定步骤
    根据以上资料,并遵循工艺规程制定基本原则,按以下步骤制定机械加工工
艺规程。
    1)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,进行工艺分析
    了解产品的用途、性能和工作条件,熟悉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;审查
图纸上的尺寸、视图和技术要求是否完整、正确、统一;找出主要技术要求和分
析关键的技术问题;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。
   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在能满足设计功能和精度要求的前提下,制造的可
行性和经济性。零件的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加工时的装夹、对刀、测量和切削效
率。结构工艺性不好会使加工困难,浪费工时,有时甚至无法加工。工艺性可行
与否同生产类型密切相关。如果发现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差或生产成本较高,应
与有关设计人员共同研究,进行必要的修改。如表1-10所示,使用性能完全相同
的零件,因结构稍有不同,其制造成本就有很大的差别。
    归纳起来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用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制作的零件的结构
工艺性:
    (1)零件应由一些简单或者有规律的表面,如平面、回转面、螺旋面、渐开
线面等组成,避免奇异无规律的表面,否则将给加工带来困难。
    (2)零件表面的有关尺寸应标准化和规格化.例如,孔、螺纹、轴径等的尺
寸标准化、规格化,可采用标准刀具加工,也便于与标准件配合和便于加工、装
配及用户的使用。
    (3)零件有关表面形状应与加工刀具形状相适应,否则将增加加工难度。
    (4)尽量减小加工面积。这样既减少了加工工作量,又保证接触良好。
    (5)零件的结构应保证加工时刀具的引进和退出。
    (6)零件的结构应能尽量减少加工时的装夹以及换刀次数。
    (7)不需要加工的毛坯表面不要设计成加工面,要求不高的面不要设计成精
度高、粗糙度值小的表面。
    (8)应能定位准确、夹紧可靠,以便于加工,便于测量。
    2)确定生产类型
    制定工艺规程时,必须首先根据零件的生产纲领确定其生产类型,才能使制
定的工艺规程与生产类型相适应,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.
    3)熟悉或确定毛坯
    毛坯的形状和尺寸越接近成品零件即毛坯精度越高,则零件的机械加工劳动
量越小,材料消耗越少,因而机械加工的生产率提高,成本降低。但这样可能造
成毛坯制造费用的提高。应根据零件的材料及机械性能、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外形
尺寸、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毛坯种类及其制造方法。
    4)拟定工艺路线
    拟定工艺路线即制订出全部加工从粗到精的加工工序。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
定位基准、定位夹紧方法及各表面的加工方法、安排加工顺序等。这是关键性的
一步,一般需要提出几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。
    5)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,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
    6)选择各工序使用的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
    选择机床设备的原则如下:
    (1)机床的主要规格尺寸应与被加工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相适应;
    (2)机床的精度应与工序要求的加工精度相适应;
    (3)机床的生产率应与被加工零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;
    (4)机床的选择应适应工厂现有的设备条件。
    如果需要改装或设计专用机床,应提出设计任务书,阐明与加工工序内容有
关的参数、生产率要求,保证零件质量的条件以及机床总体布置形式等。
    选择工艺装备,即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刀具、夹具、量具和辅助工具等。
    (1)夹具的选择。单件小批生产,应尽量选用通用工具,如各种卡盘、虎钳
和回转台等,为提高生产率可积极推广和使用成组夹具或组合夹具。大批大量生
产可采用高效的液压、气动等专用工具。夹具的精度应与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
适应。
    (2)刀具的选择。一般采用通用刀具或标准刀具,必要时也可采用高效复合
刀具及其他专用刀具。刀具的类型、规格和精度应符合零件的加工要求.
    (3)量具的选择。单件小批量生产应采用通用量具,大批大量生产应采用各
种量规和一些高效的检验工具。选用的量具精度应与零件的加工精度相适应。
    如果需要采用专用的工艺装备,应提出设计任务书。
    另需注意的是,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设备投资的当前效
益,还要考虑产品改型及转产的可能性,应使其具有足够的柔性。
    7)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
    应当从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质量、生产率、刀具耐用度以及机床功率等因素
来考虑选择切削用量。而时间定额目前主要是按经生产实践积累起来的统计资料
确定的。
    8)填写工艺文件

Author:admin


现在致电 0755-2890593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Go To Top 回顶部